飞上九天揽月拥抱星辰大海 我省高校为国家重大需求贡献力量

[记者]高奇发

飞上九天揽月拥抱星辰大海。在近期成功实施的长征八号、嫦娥探月工程、“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万米级海试等一系列国家重大科研项目中,我省高校发挥学科特色,一大批科研工作者参与科研任务,为国家重大需求贡献着陕西高校的力量。

2020年12月22日12时37分,我国自主研制的新型中型运载火箭长征八号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首次飞行试验取得圆满成功。长征八号火箭采用了120吨推力的液氧煤油燃料无污染发动机。这其中,由西北工业大学机电学院航空宇航制造精密加工技术团队参与了发动机的研发,和西安航天发动机有限公司共同攻克了复杂结构整体加工的编程及工艺等技术难题。

西北工业大学机电学院副教授 刘维伟

在长征八号的液氧煤发动机里边,它的复杂构件的精密加工,包括整体加工,航天高强度材料的切削,特殊刀具的设计和制造技术等等这样的难题,我们团队攻克了这样的难题,我们与航天六院有深入的长期的合作,后续我们还会继续地来做相关的研究工作。

在嫦娥探月工程中,西北工业大学无人系统技术研究院、航空学院分别承担了某型抗辐射宇航系统芯片、上升器底部受火箭发动机燃气冲刷的热流进行了计算分析等研制。近年来,西北工业大学重点参与了载人航天与探月等10个重大专项的论证及科研攻关,深度参与了两机专项论证、神舟系列飞船研制。

同样,在“嫦娥五号“任务中,西安交通大学人工智能学院空间视觉团队参与了采样的视觉信息处理系统的研制,确保了任务的顺利完成。这支团队已先后参与了在我国载人航天工程、探月工程、空间机器人等多个领域的任务。目前,西安交通大学已开始承担嫦娥六号的相关研制任务。

在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一大批科研工作者先后参与了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和月球探测工程以及深海探测等重大科研项目。在前不久完成的“嫦娥五号”探测器的探月,“奋斗者”号万米海试中,学校图像传输与处理研究所团队研发的图像视频编码系统,为“嫦娥五号”和“奋斗者号”实时直播和科学研究提供了坚强后盾。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通信工程学院图像传输与处理研究所 教授 宋锐

我们要做到原始的视频和我们通过解压缩以后解出来的视频要基本上一致,视频压缩是一个组合性的技术,围绕我们国家在航天,航空、还有深空探测,还有深海领域里面,在图像视频处理以及人工智能处理方面的技术要求,继续贡献我们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