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神舟十二号飞船成功发射 陕西科技力量护送载人飞船首次完成自主快速交会对接

起点新闻客户端(陕西新闻联播)

北京时间6月17日9时22分,搭载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二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准时点火发射,随后船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发射取得圆满成功。15时54分,飞船与天和核心舱完成自主快速交会对接。在本次任务中,来自陕西的科技力量发挥了重要作用,为神舟十二号飞船的太空之旅提供了有力保障。

在本次任务中,航天科技集团六院承担了长征二号F遥十二运载火箭及姿轨控发动机等研制任务,并配套了返回舱、推进舱两套推进子系统。 

航天科技集团六院常规发动机副总设计师 程晓辉:六院研制的发动机是整个火箭的主动力,包括飞船的这些动力系统都是我们六院研制的,应该说是对这次任务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航天科技集团六院常规发动机综合副总指挥 孙钢铁:通过开展发动机结构优化,可靠性增长,共计取得了40多项研究成果,这些研究成果在本次(任务)都得到了应用和落实,使我国液体动力的发动机的可靠性再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神舟飞船与天和核心舱完成自主快速交会对接过程中,航天六院研制的姿轨控发动机发挥了关键作用。

航天科技集团六院姿轨控发动机副总指挥 魏鹏飞:根据在轨实测姿态位置和速度,来根据需要来对发动机实施点火控制,精准的冲量变化,精准的速度控制,实现快速准确的交会对接过程,现在我们国家已经完全掌握了这种自主快速交会对接的技术。

在神舟飞船的太空之旅中,航天科技集团五院西安分院研制的中继终端、天线网络、仪表控制器应用软件为飞船的太空飞行全程护航。其中,中继终端是确保神舟飞船与地面通信的畅通关键。

航天科技集团五院西安分院载人项目技术负责人 余晓川:中继终端要接收飞船传送过来的姿态信息,还有中继星的轨道位置,然后根据这些姿态信息和轨道位置,咱们这个中继终端可以算出天线指向,实现和中继卫星的握手,就实现天地通信的一个中继。

航天科技集团五院西安分院 神舟飞船中继终端主任设计师 严琪:它(中继终端)的突破技术就在于利用了天基的测控技术,大范围提高了测控的覆盖率,相对于低级的测控技术,它的覆盖率是成倍地,甚至是成两倍三倍地扩大。

航天五院的科研人员还在元器件的国产替代上进行了大量的试验,在这次任务上取得了突破。

航天科技集团五院西安分院载人项目技术负责人 余小川:有些元器件原来用的是进口的,在神十二上做了很多国产化替代,现在基本上实现了99%以上的元器件国产化。

神舟十二号飞船发射成功,并顺利在轨运行,也离不开强大的地面测控支持。飞船升空后不久,西安卫星测控中心渭南测控站的测控设备顺利发现目标,并完成对火箭和飞船的测量与遥测数据接收。

西安卫星测控中心渭南测控站工程师 王飞宏:这套设备具有测控精度高,可靠性好,自动化运行程度高等特点,主要是跟踪箭载应答机,然后实时监测火箭和卫星的各类数据。

在3个月的太空旅程中,渭南测控站的另外一套设备将继续接收来自空间站遥测数据,为指挥部判断空间站运行状态,做出准确决策提供关键支撑。

西安卫星测控中心渭南测控站工程师 王飞宏:主要完成对神舟飞船的轨道测量,包括对航天员生命体征状态的监视和天地通话,以及他们相关试验方面的一些数据的保障。

同样,来自西北工业大学机电学院的苟秉宸教授在发射现场见证了这一振奋人心的瞬间。他的团队长期参与神舟飞船、天宫实验室和空间站的工业设计工作,神舟飞船的舱内环境、仪表与照明系统和舱载人机设备的工业设计和工效设计与评价也都是由他的团队完成的。

西北工业大学机电学院  教授 苟秉宸我们神舟十二号飞船,搭乘着三位宇航员成功飞天,开展为期三个月的在轨驻留以及相关的科研工作,在这里我们一起祝愿中国航天员各项工作顺利,期待三个月后胜利凯旋。

【记者】刘权锋,张力,高奇发

1621309119812099312.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