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点新闻客户端(陕西新闻联播)
继去年圆满完成我国“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项目子课题后,近日,来自陕西省动物研究所的科研人员再次踏上青藏高原,开展青藏高原气候变化对小型哺乳动物多样性的研究工作。
“我现在是在青海省海晏县西海镇,陕西省动物研究所科考队员们,一大早来到了他们的样地对他们取样的这些样品的进行采样分析,解剖和登记记录。”
科考人员发现,这里随时都可以看到鼠兔的身影,在走访牧民时它们了解到,正是因为当地牧民采取了轮牧的方式,才使草原的生态得到较大改善,这也为鼠兔的繁衍生长提供了较好的环境。
陕西省动物研究所 科考队员 韩宁:这个鼠兔密度这么大的情况下,我们的草场还没有大面积的退化,应该是我们的生态环境还是比较好的。
“我现在所在的位置是青海湖的北岸,周围的环境是一望无际,紫外线也是非常的强烈。”
一天当中,要在这里采集20到30只鼠兔的实验样本,对他们来说并不容易。
陕西省动物研究所 科考队员 封托:最难克服的就是鼠兔好不容易套上了,然后就是给跑过去一看的时候,它就跑掉了,这是应该是我们最崩溃的这种状态。
在草原上生活了50多年的牧民尖措,和陕西科考队员们聊起了这几年牧场生态的变化。
陕西省动物研究所 科考队员 安晓雷:最近10年以内你的整个草场是变好了还是(变差)?
青海省海北州刚察县 牧民 尖措:就是十几年我们进入这个牛羊(规模)压缩以后,那个压缩之后(生态)特别好。
在长江源头所在地——青海省格尔木市唐古拉山镇,科考队进入沱沱河上游的保护区腹地进行科考工作。
陕西省动物研究所 科考队员 安晓雷:我们尽量沿沱沱河往里面再开一些,远离有人居住的区域,看看那块的动物的生态,还有环境种群数量是一个什么样子。
科考队刚一进入保护区,路边随处可见各种野生动物,他们不得不放慢车速缓慢前行。
陕西省动物研究所 科考队员 封托:藏野驴 ,要记录一下,看它的集群的大小、性比这些都是研究的一个资料。
“沿着沱沱河向它的上游三江源,差不多行进了两个小时的路程,我们也可以看到我身后的天和地是越来越广阔,白云低垂、草原碧绿 ,可以说这里是高原野生动物生存的天堂。”
在一处水潭边,科考队开始了沱沱河的采样工作。
陕西省动物研究所 科考队员 侯祥:因为沱沱河这个地区它属于长江源的一个地区,它这一块的一个生境跟前边生境还是有所不同的,所以我们主要是想研究一下小型哺乳动物,它为什么在低海拔能生存,在高海拔也可以生存。
【记者】付轩 张柏栋 牛冬冬 董少波